- 最新消息News
最新消息News
2022/09/19
【聲音聽力學】聽古典樂較聰明?如何用聲音刺激寶寶腦部發展
聽古典樂長大的寶寶比較聰明?
很多新生兒家長都有個迷思,讓寶寶聽莫札特(Mozart)音樂會變得比較聰明。但長期以音樂對人腦的效應為研究主題的哈佛大學研究員賽穆爾•梅爾(Samuel Mehr)就指指出:「
沒有證據顯示聽莫札特對智力或認知發展有任何影響。」
那為什麼那麼多專家仍建議家長讓學齡前的寶寶多聽音樂呢?其實
刺激寶寶腦力發展的關鍵在於"聲音的多元性",而非"音樂的類型"。
研究顯示,
胎兒的聽覺感受器在胎齡6-7個月時已基本成熟,比視力的發育還要快。因此新生兒和外界的交流和接觸主要是依靠聽來傳輸,而
聽覺也是刺激寶寶腦部發育的重要媒介。
要如何透過聲音刺激寶寶智力發展?
新生兒的耳膜較為脆弱,要避免像鞭炮這樣高分貝的聲音。合理的音量約在50-60分貝(dB),像是一般成人近距離的對話聲。以下有幾點建議:
用柔和的聲音和寶寶多說話
在0~6個月嬰兒時期,家人輕柔的說話,特別是媽媽的聲音,會使嬰兒感受到初步的情感交流。雖然他(她)還不會表達,但從家人說話的語氣、聲調、節奏,會讓寶寶慢慢學習到聲音背後的情緒。所以在跟嬰兒說話時,除了語氣要柔和外,可以試著
轉換聲調、語速、音量,讓寶寶感受不同的語音刺激。
有聲環境比安靜更多學習機會
很多人怕聲響會嚇到嬰兒,所以在嬰兒周遭都會小心翼翼地保持安靜。其實家人的正常活動會產生各種聲音,如:走路聲、關開門聲、水聲、刷洗聲、炒菜聲、掃地聲、說話聲等,和室外傳來的車聲、鳥叫聲、人群對話聲等。對嬰兒來說都是新鮮的體驗,這些聲音都會刺激嬰兒的聽覺神經,促進腦部的發育。
嘗試製造不同的聲音
在寶寶醒著時,家長可以在寶寶耳邊輕輕搖動玩具。像是搖鈴、撥浪鼓、音樂盒、會叫的鴨子等玩具,並讓寶寶聽強弱、快慢、次數不同下聲音的差異。也可以在寶寶四周不同位置製造聲響,引導寶寶轉頭尋找聲源。進行聽覺訓練時,注意
聲音要柔和、動聽,聲音不要持續很長,否則寶寶會失去興趣而不配合。
選擇多元的輕柔音樂
嬰兒偏愛中頻的聲音,所以輕柔的音樂較能穩定寶寶的情緒。
給寶寶聽音樂以半小時內為宜,建議音樂兩三天更換一次,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強寶寶的聽覺記憶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。
放手讓寶寶製造聲音
8個月左右的寶寶已學了握、抓、敲等手部功能,開始嘗試"製造"各種聲音。為了滿足寶寶製造聲音的願望,可以給他(她)調羹、塑料盒、金屬罐或玩具鼓,讓寶寶製造出聲音。這樣可以培養寶寶對音樂的興趣,同時可以透過日常生活啟迪寶寶的創造力及潛能開發。
對嬰幼兒來說,
聲音是學習認知與理解的第一途徑。抓住生活中的每個與寶寶互動機會,不僅能促進寶寶的腦部發展,同時也是對父母的教育。讓父母更加留心生活點滴,使居家生活更加豐富、充實、有情趣,同時也為孩子創造繽紛多彩的學習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