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力損失

  
       聽覺系統的構造十分精密複雜,只要任何一個構造受損或功能失調,使得聽覺傳導路徑受阻,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聽力損失。
 
  聽力損失的表現可能是不能察覺或是理解聲音,輕者沒辦法聽到微弱聲音或者語音理解有困難,極重度聽力損失甚至可能是完全喪失聽力。聽力損失不一定是聽到聲音的音量都變小,通常是聽取某些聲音(例如:聽電話)或者音調(例如:女性或小孩的聲音)比聽其它聲音困難。

  20到40歲之間,內耳毛細胞開始老化萎縮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一些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,因為這是自然老化的一部分。這個聽力損失的過程因人而異,但是大約每10人中會有一個人聽力損失的程度需要助聽器的輔助。
 
  
  雖然聽力損失的共同表徵都是聽到的聲音變小,但是因為造成聽力損失的原因不同,聽力損失的影響也不同,有些聽損只要聲音夠大,就可以聽得很清楚;有些聽損雖然聲音放得夠大了,卻還是聽不清楚。根據聽力損失的原因不同,可以分成傳導性聽力損失、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及混合性聽力損失三種類型:
 

傳導性聽力損失


  
  聲音無法經由外耳與中耳有效的傳遞,使得聽到的聲音音量變弱或模糊,常見的原因有外耳炎、耳垢(異物)栓塞、中耳疾病(例如:鼓膜穿孔、中耳積水或聽小骨斷裂等)、外/中耳畸形(例如:小耳症、耳道閉鎖)。聽力損失程度通常在輕度到中度,大部份可藉由醫療或手術改善聽力,不能治療者可配戴助聽器效果很好。
 

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


  
  內耳(耳蝸)或從內耳到大腦的神經傳導路徑(耳蝸後)受損導致聽力損失,而且不只是聽到的聲音音量變弱,對語音的理解或辨識力也會變差。一般可分為感音型與神經型,感音型聽損造成聽覺敏感度變差(耳蝸外毛細胞放大功能異常)、聽覺動態範圍變窄(對大聲聲音的容忍度變差),聲音解析度也變差(對聽覺訊號頻率的解析有障礙,但是對時態上的解析正常)

  神經型聽損聽覺敏感度會波動,可能正常或變差、耳蝸外毛細胞的放大功能正常,但是周邊聽覺神經傳導不同步,導致語音以及其他聲音的聽取困難(對聽覺訊號頻率的解析正常,但對時態上的解析有障礙)。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一般無法藉由醫療或手術改善,配戴助聽器的效果視其受損程度而有不同,若特別加強搭配聽語訓練會使效益更佳。


混合性聽力損失

  混合性聽力損失受損部位涵蓋外耳、中耳以及內耳,因此綜合了傳導性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特徵,藉由藥物或手術治療可能改善部分聽力,通常仍需要助聽器幫助。